1956年,毛主席想到了毛泽青的情况,立刻找来周总理说:“你来处理这件事。”
他心里总是想着人民,因此人民也把他抬得很高。
这段话真实地展现了毛主席和人民之间深厚的感情。其实,不仅对人民如此,毛主席与家人的感情交流同样令人动容。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毛主席和家人之间的那些故事……
毛泽青跟着三哥一起参加革命。
说起毛主席和他的家人,故事真是多得很。
今天我要说的这个人,是毛主席的第十个弟弟,名叫毛泽青。
在毛主席的堂兄弟中,一共有10个人,毛主席排行老三,而年纪最小的是毛泽青,排在第十位。
要说起来,毛泽青虽然年纪轻轻,但在一群堂兄弟里头个头数一数二。毛主席身高有一米八,而毛泽青比毛主席还要高出一截,差不多有一米九,这在那个时候算是非常少见的了。
1916年,毛泽青出生在韶山的韶源村。因为家里条件不好,他只上了几年小学,就被迫去种地了,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在那个革命的年代,毛主席为了推动农村运动回到了老家韶山。当时,毛泽青只有9岁,但为了响应他三哥毛主席的革命号召,小小年纪的他也加入了儿童团。
1931年,毛澤青只有15岁,正在田里干活,没想到这时候有人给他提了一门亲事。
毛泽东有个亲弟弟叫毛泽民,他早就结婚了,娶了个名叫王淑兰的媳妇。王淑兰特别能干,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她在街上走着,忽然看到一个8岁的小女孩跟父母一起乞讨,心里很难过。王淑兰忍不住去了毛泽青家,和毛泽青的父母商量,想把那个小女孩带回家,让她做泽青的媳妇,至少能给她一个家,不再过着乞讨的日子。
女娃的父母为了能让女儿活下来,赶紧答应了,而毛泽青的父母也是心地善良的人,所以他们也同意了王淑兰的建议。
就这样,一个 8 岁的小姑娘留在了毛泽青家。毛泽青从地里干完活儿回来,才知道自己突然有了个媳妇。那时候,孩子的婚事都是父母做主,毛泽青也没啥想法。
第二天早上,毛泽青的父母把庞淑谊娶进门当儿媳妇,从此她就成了毛泽青的媳妇。
结婚后,毛泽青对妻子庞淑谊十分珍视。庞淑谊年纪小,毛泽青就像对待妹妹一样照顾她,特别疼爱。不过,这样的平静生活其实并不是他所期望的。
毛泽青特别羡慕三哥毛主席的生活,他决定跟着三哥一起闹革命。
几年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毛泽青心中对战斗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于是,他决定参加革命,跟随三哥,为国家和人民出力。
王淑兰能理解这个最小兄弟的想法,而且她丈夫毛泽民去革命了,所以王淑兰决定帮帮毛泽青。
于是,毛泽青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庞淑谊时隔12年才再次听到丈夫的消息】
1937 年,王淑兰帮忙下,毛泽青和他的几个侄子、兄弟走上了革命之路。
参加革命的人得去延安,毛泽东和大家一起商量后,决定一起去延安,去三哥那里帮忙,为革命出一份力。
临出发前,毛泽青看了一眼14岁的妻子庞淑谊。庞淑谊长大了,也明白了不少事情,她知道丈夫要参加革命,所以没拦着丈夫,只是反复叮嘱丈夫要小心,子弹可不会放过人……
听到妻子的嘱咐,毛泽青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只能对妻子说:
“我可能要去外面参加革命或者做生意,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你在家好好生活吧。”
毛泽青特别想告诉妻子,这次去延安很危险,稍有不慎就会有生命危险。他不怕死,但怕妻子一个人守空房。不忍心让妻子离开,他只好说让她在家好好生活。
庞淑谊非常机灵,一听就知道丈夫的心思。为了让他放心,她多次承诺一定会好好照顾父母。
听了妻子的话,毛泽青放心地走向了延安。
没过多久,毛泽青就和几个同屋的侄子以及兄弟们去了延安。到了延安后,在组织的安排下,毛泽青进了印刷厂和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学习和工作。毕业后,他又成为了抗大二分校供给处的会计。
毛泽青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不少功劳。
经过所有战士和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1945年,我们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让大家欣喜若狂。
抗日战争结束后,不再需要毛泽青以商人身份运送物资了。根据组织的指示,他转换了角色,前往晋绥军区的卫生部门工作。因为在延安时期,他曾担任过供给处的会计,所以在新的岗位上,他继续负责会计的工作。
毛泽青离开家乡已经整整12年了。
眨眼间,1949年的钟声已经敲响。
十二年的时间过去了,庞淑谊已经二十多岁了,成了大姑娘。这些年,她的丈夫一直在外面,庞淑谊一个人把家里老人照顾得很好,特别孝顺。她一直盼着丈夫回来。
终于,在1949年9月的一天,毛泽东给家里打电话,告诉妻子自己在长沙当副连职干部,不久就会回去接她。
一个人默默地撑了12年,这一刻所有的委屈都化作了泪水流了下来。可是泪水流干后,庞淑谊又开心地笑了,因为她知道丈夫没有忘记她,她终于熬出头了。
【毛主席邀请毛泽青一家到北京】
不久后,庞淑谊再次收到了一封信。
因为工作的原因,毛泽青不能回家亲自接妻子去长沙,他希望妻子能带着家人一起过来。
庞淑谊一拿到信,就赶紧收拾好行李,带着家人一起出发去了长沙。韶山离长沙不远,庞淑谊很快就把家人带到了目的地。
夫妻十几年没见,家人十几年没见,两边人激动得泪眼汪汪。不过很快,他们就因为重逢而开心起来。
没过多久,毛泽青按照上级的指示,最终在佳木斯安顿下来工作。这时候庞淑谊已经生了孩子,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和和睦睦。毛泽青在佳木斯部队负责财务工作,而庞淑谊则负责照顾家庭和孩子。
1954年,毛泽青转行去了辽宁阜新的发电厂工作,庞淑谊带着孩子们也跟着他来到了辽宁。
毛泽东青在延安参加革命后,并没有用他的真名。抗战时期,他用的是毛万才这个名字,后来解放了,又改成了毛运才。这样做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工作方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因为和毛主席堂弟的关系而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遇到不必要的麻烦。
到了辽宁,毛泽青特别想念她的三哥,心想如果不是当年跟着三哥走上革命的道路,自己哪会有如今的生活和工作呢。
毛泽青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一方面感谢三哥,另一方面也详细汇报了自己在辽宁的工作情况,就像战士向首长报告一样,非常正式并且充满敬意。
1955年,毛主席收到了堂弟毛泽青的来信,得知他在辽宁的工作进展得很顺利,毛主席非常开心。但由于国家大事太多,他一直抽不出时间亲自见见堂弟和他的家人。
终于等到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
1956年11月,毛主席想起了堂弟毛泽青的情况,抽空决定会见毛泽青一家。随后,毛主席叫来了周总理,交代说:“有个任务交给你,安排毛泽青一家来北京。”
周总理接到通知后,立刻安排总理办公室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里写道:
邀请毛泽青一家来北京做客。
毛泽青收到了堂兄邀请他去北京的信,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那可是毛主席,一位伟大的人民领袖,而且还是他的近亲堂兄在召唤他。
毛泽青兴奋得一夜未眠,早早地起床,让妻子带着孩子,一家子打算去北京探望大哥。孩子们才四五岁,本当不必随行,这一路必定会让他们疲惫不堪。
毛泽青还是决定带着孩子们一起去北京,想让三哥看看他的孩子们。他知道三哥特别喜欢孩子,希望能和全家一起见见三哥。
毛主席到北京后,特意安排秘书开着车去车站,把毛泽青一家接了过来。当毛泽青看到三哥派来的秘书时,心里特别高兴,心想这不就是三哥看重他这个堂弟吗?想到这儿,他心里美滋滋的,脸上都笑开了花。
一家子人去中南海拜见毛主席了。
毛主席说他女儿是只候鸟。
没过多久,车子就到达了中南海。
毛泽青一家刚下车,毛主席立刻热情地迎了上去。庞淑谊这是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毛主席亲切地问起了她的丈夫。
东北冬天可真冷,你能适应吗?
庞淑谊愣了一下,直到丈夫毛泽青提醒她,她才反应过来,连忙回答毛主席的提问。
这都已经习惯了。
接着,毛主席带着他的家人进了屋。他看见堂弟的几个孩子,就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抱抱他们,亲亲他们。想到自己家的女儿李敏和李讷,毛主席就把自己的孩子也叫了出来,让他们见见从老家来的亲人。
李敏和李讷非常乖巧,有礼貌地称呼毛泽青为十伯伯,并且还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还将自己的玩具分给了弟弟妹妹们。
毛主席特别高兴,马上让厨房准备饭菜,想请堂弟一起用餐。毛主席平时做饭一般不会太奢华,都是家常菜。今天毛主席还特别交代做了些湖南菜,辣乎乎的,正好和堂弟一起享用。
毛泽青一听要做湖南菜,心里特别高兴。他知道三哥这是想给他做一顿最好的家乡饭。他在辽宁工作已久,很久没有尝过湖南的味道了,三哥这是想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
一顿普通的午餐,大家都吃得非常愉快。
吃完饭后,毛主席提议大家一起照个相留作纪念,毛泽青一听乐坏了。其实他一直希望能和三哥合个影,只是怕打扰到他。没想到毛主席非常体贴,主动提议和他们全家照相。
那天,毛主席带着女儿和毛泽青以及几个孩子一起去拍照。他们来到了丰泽园的院子里。毛主席和毛泽青站在一起,一看,两人都挺高的,不过毛泽青更高一些,一米九。毛主席则有一米八。
大家笑着一起拍了张合影,当作纪念。
合影结束后,李讷立刻蹦蹦跳跳地跑开了,也不知道去了哪里。毛主席看着活泼的女儿,笑着说道:
她就像一只候鸟。
原来李讷并不总是待在家里,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只有在过节或者放假的时候,她才会回家。可是即便回到了家,李讷也闲不住,一转眼就不知跑哪儿玩去了。
好长时间才能见到一次,这不就像一只候鸟一样吗?
听到毛主席这么说,毛泽青和庞淑谊都笑了起来。李讷知道爸爸在逗她,就和爸爸撒起了娇,她总是像个没长大的孩子一样。
李敏和李讷年纪差不多,但李敏已经显得特别稳重,大多数时候还特别安静。不过,毛主席对两个女儿的性格都很喜欢,都能接受。活泼有活泼的好处,文静有文静的优点,各有各的好。
毛主席常常以极其宽容的心态对待很多事情。
庞淑谊告诉孩子们,千万别在三伯伯背后说闲话或说他坏话。
这次能见到三哥,毛泽青真是特别高兴。
不久后,毛泽青和他的妻子庞淑谊带着几个孩子回到了辽宁,离开了中南海。他明白,大哥非常忙碌,自己不能总是去打扰他。
回到辽宁后,毛泽青和庞淑谊的生活非常幸福,后来他们又有了三个孩子,这样一来,家里一共有六个孩子了。庞淑谊没有出去工作,家里的经济重担全落在了毛泽青一个人身上,他不仅要养活自己,还要养活家里的六口人。
毛泽青的经济状况确实很困难,但他从不主动给毛主席写信诉说自己的困境。他不想麻烦三哥,遇到困难时总是尽量自己解决。
为了养家糊口,毛泽青拼命干活,结果因为太劳累,得了心脏病,经常往卫生所跑。
卫生所里的医生们在知道了毛泽青的情况和他的背景后,都劝他说:
“凭你的背景,不至于这么困难吧,为啥不去找毛主席,不去寻求组织的帮助呢?”
然而,每当毛泽东听到这样的话,他总是用同一个回答来回应。
“有啥难题,再难也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转眼间,1974年到了。
今年,毛泽青用自己的积蓄,带着妻子和孩子又回到了韶山。他在外工作了好几年,家乡不常回去,每次回去都少了点什么。毛泽青心里一直想着要回家,看看家乡的变化。
要说这次是毛泽青最后一次回到韶山,回到老家。
1981年1月1日,毛泽青离开了我们。
毛泽青去世后,庞淑谊没有工作,生活依靠儿女供养。孩子们始终记得父亲的教诲,从不搞特殊化,做着普通的工作,工资也不高。因此,庞淑谊和孩子们的日子过得比较艰难。
庞淑谊为了不让孩子们受累,就和居委会联系,申请去扫大街挣钱。每天能挣一元钱,居委会同意了。庞淑谊七十多岁了,仍然拖着身子,每天去扫大街挣钱,直到1984年身体实在不行了,才停止这份工作。
好多人都觉得奇怪,庞淑谊可是毛主席的弟媳妇,和政府说了声,凭着这层关系怎么可能过得这么难呢?
庞淑谊一直记得丈夫的教诲,因为他们是毛主席的家人,绝不能因为这层关系和身份而搞特殊化、谋取好待遇。那样不仅对自己不好,也对不住毛主席。
1993年,是毛主席一百岁生日。
100周年时,韶山政府特意邀请庞淑谊回到家乡,参加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的活动。在这场活动中,庞淑谊见到了许多毛主席的后人,比如毛主席的女儿李讷,还有毛家第三代的毛新宇等。
这些孩子特别敬爱庞淑谊,都叫她十婆,庞淑谊也很喜欢这个称呼。
庞淑谊从韶山回来后,把孩子们叫到一起,分享了她的感悟。她觉得这次经历让她明白了某些重要的事情,于是特别嘱咐孩子们一定要记住并做到这一点。
那就是绝对不能让毛主席丢脸。
孩子们听了妈妈的话,都点点头,肯定记住了妈妈的嘱咐。
我觉得,这难道不是对毛主席的思念吗……
股票配资集中网站,股票配资中心网址,正规的股票杠杆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